零碳未来,“标准·认证+” 镌绘新质生产力绿色之底色
时间:2025年03月31日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,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之一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我们注意到,具体工作包括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、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。“绿色低碳”成为两会关注热词,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。
近年来, 江苏公司以认证为笔,在时代浪潮中书写了绿意诗篇,用标准和认证丈量每一克碳排放,助力江苏在可持续发展的蔚蓝里,驶向万物共生的未来彼岸。
持之以恒,绿色基因根植发展血脉
过去几年,聚焦绿色、低碳关键词, 江苏公司开展了一系列优质认证服务,推动低碳经济蓬勃发展,助力“低碳”目标,构建起贯穿认证全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体系。
“零碳系列项目是面向市场需求,以标准为基础,认证为手段,标准认证协同为核心所提出的创新产品,是 ‘标准·认证+’理论及‘六化三步’模式的重要实践。” 江苏公司绿色低碳部部长顾正介绍,近年来,在江苏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, 江苏公司实施了“零碳景区”“零碳乡村”“零碳乡镇”“零碳园区”“零碳旅游度假区”等零碳系列认证项目。
东台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、东台条子泥景区、射阳日月岛康养旅游度假区分别于2023年4月26日、2024年1月10日、2024年4月28日获得“零碳景区”认证证书;
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九华村、射阳县海通镇团塘村分别于2023年12月25日和2024年4月28日获得“零碳乡村”认证证书;
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海通镇于2024年5月28日获得“零碳乡镇”认证证书;
东台沿海经济区工业集中区、常州市钟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东台经济开发区分别于2024年6月24日、11月15日、12月26日获得“零碳园区”认证证书;
东台黄海森林生态旅游度假区于2024年9月27日获得“零碳旅游度假区”认证证书……
每一张零碳证书都是绿色转型的刻度尺。它量化着每片扇叶旋转产生的清洁电力,承载着光伏板储存能量的生态账本,更链接着碳汇交易市场中林田湖草的生态价值。 江苏公司通过数字化的评价体系将抽象的双碳目标,转化为具象的能耗清单、生态资产,让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削减都成为通往碳中和的坚实脚印。
聚力“零碳”,打造多项标杆
助力“低碳”目标, 江苏公司是碳足迹的解码者,更是零碳基因的传递者。
九华村茶叶产业基础深厚,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,九华村开启了零碳之路,并顺利获得证书。依托这一认证成果,九华村还成功入选南京市“莱斯共享小院+”特色村项目先行先试点村,预计盘活闲置资源、引入更多“新村民”入住,以此带动村民增收致富。
构建零碳乡镇是践行“双碳”战略的微观实践,也是推动城乡均衡发展的创新路径。
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海通镇,地处射阳港与新城区连接点,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,拥有良好的生态发展基础。通过实地调研, 江苏公司根据其实际情况,按照“零碳管理+减碳技术+运营绩效”的认证评价体系,围绕碳汇提升、产业低碳发展、能源资源绿色低碳发展、城乡低碳建设、低碳生活等5类21个指标,助力海通镇建设“零碳乡镇”。依托沿海双碳产业园,该镇带动700户农户增收致富,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村居全覆盖、超百万元村居过半,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.8万元。
园区,作为行业产业集群、企业集聚的主要载体,经济发展、社会活动承载的中间枢纽,同样作为碳排放的主战场,正面临着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变的颠覆性转型。零碳园区是指通过综合利用节能、减排、固碳、碳汇、碳交易等多种手段,在园区内部基本实现碳排放总量达到或接近零排放的生产、生态、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。
东台资源禀赋得天独厚,沿海滩涂面积156万亩,每年仍在不断向海生长;年均日照时间近2200小时,太阳能年辐射量超5000兆焦/平方米。东台沿海经济区充分发挥绿色低碳优势,创建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,探索沿海特色零碳产业园区发展路径。在方圆江苏公司的帮扶下,东台沿海经济区工业集中区成功获得“零碳园区”认证证书。目前,该区正加快“风光氢储”能源岛项目建设,构筑未来竞争的领先优势。
作为认证机构, 江苏公司深耕长三角绿色转型前沿,以标准、认证双引擎赋能区域零碳发展。公司参与制定多项规范、标准,系统性指导园区、乡镇等进行低碳、零碳发展,提供全生命周期碳管理服务,为绿色江苏贡献力量。
解锁新篇章,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
今年年初,好消息频频传来。作为参与单位, 江苏公司参与的《数字化审核推动乡村民宿服务认证结果采信》《绿色可循环会展服务管理体系认证》《可持续旅游地认证》等三个项目获评2025年省级质量认证创新项目。
作为专业技术服务机构,近年来 江苏公司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导向,从贯彻集团的“标准·认证+”理论及“六化三步”模式,创新技术服务模式、打造新型态认证制度,到多个项目获评省级质量认证创新项目,公司持续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“质量认证动能”。
在电池、光伏、钢铁、绿色建材、电动两轮车等重点行业,江苏率先推进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,并及时总结经验加大推广。2024年12月, 江苏公司参与的常州锂电池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项目,入选国家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。该项目通过“认证+动力电池产业链”,开展动力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研究,建立动力电池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,将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电池出口体系经验和模式,助力电池企业“出海”。
迈向新征程, 江苏公司积极探索新发展。目前,公司将目光投向生态价值转化领域,与多地进行沟通接洽,共同探索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,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。
射阳县海通镇具有丰富的滩涂湿地资源,为多样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,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。“这样的生态系统不仅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、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,还具有重要的社会、经济、教育和审美价值。”顾正介绍,对海通镇生态价值的实现进行研究,不仅有助于科学地评价和转化这些生态资源的价值,而且对于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2025年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提出20周年,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,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低碳是 江苏公司一直以来发展的核心词,也是其深入践行“两山”理论、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的发展关键词。
从单点项目认证到覆盖“规划-运营-认证”的全周期生态,从发放系列零碳证书到探索生态价值转化,低碳早已深植公司血脉。 江苏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围绕全国两会精神,结合公司实际情况,将“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”作为重点任务,以专业技术服务持续赋能绿色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来源:新华日报·交汇点新闻